當前外部發展環境嚴峻,穩外貿是近兩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六穩”中心工作之一。擴大進口不僅是穩外貿的重要舉措,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減少貿易順差平衡國際關系的重要途徑。
外貿大省廣東,進口占全國比重21%,順差占比近六成,因此廣東積極擴大進口對國家穩外貿及減順差工作意義重大。但民革廣東省委會經濟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國際經貿發展中心副主任汪田姣在2019年調研發現,當前廣東在不斷提升貿易便利化過程中,出現了“放管服”斷層現象,不僅制約著進口貿易的發展,還制約著廣東建設全國進口集散地和全球分撥中心,不利于競爭新優勢的培育。
記者在1月2日召開的民革廣東省委會2020年提案情況介紹會上獲悉,民革廣東省委員會擬向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提交《關于解決通關“放管服”斷層問題,助力廣東“穩外貿”的建議》的提案,建議廣東推動一線口岸擴容配套工作,積極解決通關過程中的問題,助力廣東“穩外貿”。
汪田姣在會上表示,斷層問題主要表現在“管服”體系沒有跟上,改革期遭遇外部嚴峻期,負面影響被放大,企業反響強烈。
例如,在通關一體化下,實施“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深圳等一線口岸業務激增,但人力、場地等配備沒有相應擴大,進口貨物抽檢等待時長為原來的2倍以上,一些進口業務被迫分流至外地。
尤其是關檢合一后,口岸有限的商檢人力需應對所有檢驗檢疫業務,企業反映一線檢驗人員適崗性培訓不足,不熟悉的產品查驗效率降低,或干脆讓企業轉關。
再比如,簡政后相應服務體系不夠健全,企業負擔增加。改革后帶來新的痛點,如企業以前遇到檢驗檢疫問題,可向商檢局有關處室咨詢,關檢合一后雖有12360咨詢熱線,但難以快速獲得有效解答。
其中,海關取消首次進口預包裝食品中文標簽備案要求,改由企業自行把關,產品上市后接受監督檢查。企業不得不專門配備技術人員或向社會購買服務,即便如此也難以確保不出現失誤,企業憂心忡忡。
她在調研中還發現,部分高值產品檢驗檢疫作業有待改進,例如葡萄酒進口具有批次多、量小特點,廣東對名莊高值葡萄酒比照普通酒按批次抽樣,成本極高,企業難以承受,故寧愿繞道上海、寧波進口,導致華東成為中國葡萄酒進口集散地,而廣東卻是最大的進口葡萄酒消費地。
她在由自己執筆的集體提案中建議,一方面廣東應積極推動一線口岸擴容配套工作。跟進一線口岸的業務增長情況,適當進行場地、設施、人員的擴容匹配工作,減少通關查驗排隊等待時間。對廣東進口量大的產品,引導集中形成多個特色商品進口口岸,緩解熱門口岸壓力。
另一方面,廣東應消除制度性障礙助力新業態發展。尤其是對一些有可能成為新引擎的重點新業態領域,例如航空保稅維修、跨境電商全球分撥中心等,大膽進行改革探索,破除通關障礙,扶助做大做強。
她表示,如企業反響強烈的“到港48小時內需申報”規定,廣東應采取柔性做法,允許企業正當理下2-3次超時申報機會;對“認證企業”進口的名莊高值葡萄酒,試行免檢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做法等;對進口食品擴大“空檢海放”范圍;在加強風控前提下,探索對藥品、生鮮食品等特殊商品的快速通關“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