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發布《2019年全年酒類進口數據》。數據顯示,2019年進口酒類市場繼續下行,量額跌幅較2019年前11個月略收窄。全年進口量15.9億升,進口額50.1億美元,同比(與2018年全年相比,下同)分別下降40.1%和13.3%。
主要酒類中,葡萄酒、啤酒量額降速與2019年1—11月相比均小幅回落;烈酒延續逆勢飄紅,量額增幅略擴大。就12月份而言,各主要酒類單月量額同比均實現正增長,其中,啤酒單月量額自5月份以來、葡萄酒單月量額自8月份以來均首次轉正,烈酒量額單月增速較11月份大幅提升,分別從21.5%、0.6%提高至46.3%、33.4%。
葡萄酒呈雙降趨勢
報告顯示,2019年葡萄酒進口總量6.1億升,同比下跌10.91%(瓶裝酒下跌9.9%,散裝酒下跌14.05%);進口額24.3億元,同比下跌14.8%(瓶裝酒下跌14.26%,散裝酒下跌22.62%)。從12月份單月數據來看,葡萄酒單月量額自8月份以來首次止跌回升,實現個位數增幅,進口量5872萬升,進口額2.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9%和4.1%。其中,瓶裝酒單月量額均小幅上行,散裝酒單月數量止跌爬升,金額降速大幅放緩至個位數。
業內人士認為,進口葡萄酒情況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不過,進口葡萄酒的雙降趨勢還會持續。從2018年開始到現在,超過10%的跌幅在預期之內。”葡萄酒專家、葡界論壇創始人董樹國表示,隨著葡萄酒教育的普及,消費者變得越來越理性,他們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消費呈現出碎片化趨勢。并且隨著葡萄酒消費教育的不斷深入以及國產葡萄酒企業不斷布局高端化,使得國內葡萄酒消費市場擴大的同時,也進一步加速了競爭。“目前,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上已經進入調整期,出現下滑是正常的。過去的十年,進口葡萄酒高歌猛進,導致許多國家只是滿足于將酒賣到中國,后續經銷商的扶持、消費者的培育及渠道的下沉不了了之。短期來看,調整會引發陣痛。但從長期來看,經過梳理后,將中國市場做扎實的、有高性價比的進口葡萄酒會迎來新的增長機遇,因為中國葡萄酒市場潛力無限。”英陶公關顧問(上海)有限公司執行長,葡萄酒專欄作家艾哲庸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葡萄酒的細分品類中,葡萄汽酒不是大品類,卻仍然保持數量8.47%、金額2.86%的增幅。葡萄汽酒的主要消費人群是年輕人和女性群體,銷售的主要渠道為電商、大賣場、夜場,消費場景更多是親友相聚的非商務場景,可見,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發展方向。
在進口來源地方面,澳洲葡萄酒穩居第一,在總進口量下跌10.69%的前提下,金額增長10.60%。業內人士分析,澳洲葡萄酒不斷向精品化方向發展,其推動力是頭部品牌的提價和以五星級酒莊為代表的精品酒普遍漲價。但這兩個因素在2020年影響可能降低,原因包括中國市場的短期需求受到疫情影響及澳幣匯率貶值等。由于很多法國葡萄酒企業在2019年采取了降價措施,法國葡萄酒總金額出現35.09%的斷崖式下滑,均價降低19.69%。業內人士分析,法國葡萄酒在中國市場占比下滑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多年持續漲價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品牌化力量不足,頭部品牌的數量過少。“但是,法國葡萄酒市場基礎雄厚,未來仍具潛力。”
進口烈酒一路飄紅
相對進口葡萄酒的量額齊跌,進口烈酒自去年起便一路飄紅。
數據顯示,2019年1—12月,烈酒進口量1.1億升,同比增長32.0%;進口額16.0億美元,同比增長13.4%,占酒類進口總額32.0%。統計在內的各烈酒酒種全部實現量額齊增,其中,白蘭地數量增速小幅回落,金額增長略提速,進口量4679萬升,同比增長13.9%,進口額10.9億美元,同比增長3.7%,約占烈酒進口總額68.3%;威士忌量額增速均小幅提升,進口量2155萬升,同比增長13.8%,進口額2.1億美元,同比增長20.3%,占烈酒進口總額的13.0%;利口酒及柯迪爾酒量額延續超高增速;龍舌蘭酒量額增幅提升明顯。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多個原因助推進口烈酒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態勢。一方面是國內很多的白酒企業都在積極布局如白蘭地、威士忌等烈酒,以求搶占市場份額,推動了整個烈酒市場的發展。另一方面,很多進口烈酒品牌開始通過個性化、多樣化的體驗服務及產品開發,培養年輕消費群體。當下已經普遍擁有自主消費能力的“90后”人群是消費市場潛力股,他們對傳統白酒認知相對偏弱,但仍然保有飲用高度烈酒的習慣,且深受西方飲食、文化影響,對烈酒的認識及飲用有一定基礎,并且更愿意嘗試和接受新鮮事物。這一消費人群的注入,使進口烈酒需求增加,品種、品牌隨之變多,基數也逐漸變大,進口烈酒消費呈現上升趨勢是可以預見的。此外,雞尾酒、調味酒的風起云涌,也不同程度地促進了進口烈酒多元化的消費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