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標上的年份只有區區幾個數字,但透過這排數字我們卻可以了解到年份背后的許多信息。年份代表了什么,又在什么情況下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呢?
一、年份的定義
大多葡萄酒都會在酒標上標注年份,如下圖中的“2015”。這一年份是指釀造該款葡萄酒所選用的葡萄的采收年份。通過采收年份,我們可以了解葡萄在生長期的天氣狀況,從而大致判斷出特定產區葡萄酒的總體質量和風格特征。
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生長季節是相反的。在北半球(北美和歐洲等地),葡萄樹的生長周期為3月至10月;葡萄的采收時間集中在9-10月。在南半球(阿根廷和新西蘭等地),葡萄樹的生長周期為9月至次年4月;葡萄的采收時間集中在3-4月。因此,同一年份里,南半球的葡萄酒要比北半球的老半年。
除了年份葡萄酒外,市場上也會出現無年份標識的葡萄酒。它們被稱為無年份葡萄酒(Non-Vintage),如無年份香檳(Champagne)、無年份波特酒(Port)以及經索萊拉(Solera)系統熟化的無年份雪莉酒(Sherry)等。它們多是由多個年份的基酒混合而成,從而保持成酒風格和品質的穩定性。
二、年份的判斷
1、影響年份表現的因素
光照是影響一個年份好壞的關鍵因素之一。晴朗的天氣可以使葡萄充分成熟,達到最佳成熟度。如果一個產區的雨天和陰天過多,葡萄就不能充分成熟,也更易于腐爛或者滋生疾病,葡萄的質量也會變差。然而,如果一個產區晴朗但十分炎熱(氣溫超過33℃的天數過多),葡萄就會過于成熟,這會使成酒的口感厚重且單寧苦澀。除了光照外,降水和溫度等天氣因素都會對葡萄的生長產生影響。天氣對葡萄果實的影響貫穿其生長期的始末,抓住各個生長階段的關鍵性因素有助于我們判斷年份的好壞。
(1)春季——葡萄萌芽期:春季霜凍在勃艮第和紐約州(New York)等地十分常見,它可能會在葡萄開花前將新芽凍死。值得一提的是,霜凍雖然可能導致葡萄減產,但通常不會降低葡萄的品質,除非它們嚴重地縮短了葡萄的生長期。
(2)夏季——葡萄成熟期:夏季潮濕的天氣會引發真菌疾病,影響葡萄的健康生長。然而,如果天氣過于炎熱和干燥,則會導致葡萄生長停滯。這一生長階段發生的天氣變化可能會降低葡萄的質量。
(3)秋季——葡萄采收期:采收季時,寒冷的天氣會使葡萄成熟的速度減慢,而過多雨水會使葡萄膨脹,稀釋葡萄風味甚至導致葡萄發霉。采收季如遇惡劣天氣,此年份葡萄酒的品質會大大降低。
2、年份信息的獲取
葡萄酒愛好者們可以借助權威媒體提供的信息來做出選購決策,如通過《葡萄酒觀察家》(Wine Spectator)、《葡萄酒愛好者》(Wine Enthusiast)以及帕克團隊(Robert Parker Team)等權威酒評機構在官網發布的年份報告來查詢年份信息。
三、年份的差異
由于不同年份里的天氣狀況不同,不同年份的葡萄果實在產量、甜度、酸度和風味集中度等方面都會有所不同,所釀制的葡萄酒品質也會存在差別。一些酒莊會因葡萄生長期的天氣狀況十分不佳、果實沒有達到理想中的狀態而放棄釀制該年份的部分酒款。例如,滴金酒莊(Chateau d’Yquem)和萊斯古堡(Chateau Rieussec)都曾因2012年份天氣狀況不佳而放棄釀制該年份的貴腐甜白葡萄酒。
年份雖然對葡萄的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但并不能一概而論。年份的作用會因時因地而有所差別。
1、釀酒葡萄品種的喜好不同:不同的葡萄品種適應于不同的氣候。例如,雷司令(Riesling)適合在光照充足且夜晚涼爽的地區生長。而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則需要干燥、高溫且光照充足的氣候才能充分成熟。
2、葡萄酒的釀酒理念不同:頂級酒莊的葡萄酒釀造理念傾向于尊重原產地的風土特征,由于每個年份的天氣不同,所釀造出的葡萄酒風格也會有差異。而產自大生產商的平價葡萄酒多為大批量生產。生產者們更注重規模化與統一化,因此他們會盡可能地使葡萄酒的酒精濃度、酸堿度和殘糖量等方面保持一致,減少年份差異。
3、葡萄酒的陳年潛力不同:就陳年潛力較大的葡萄酒而言,年份的意義非同一般。例如,對于一款來自法國瑪歌(Margaux)產區頂級酒莊的葡萄酒,2009年天氣狀況完美,年份卓越,陳年潛力可達數十年。但對于不適合陳年的年輕葡萄酒來說,年份僅僅可以反映出一款葡萄酒的年齡。
隨著科技的進步,合理的管理模式能夠改善葡萄園的環境;精湛的釀酒技藝能夠幫助葡萄酒最大限度地彌補先天的缺憾;先進的釀造設備能夠使葡萄酒的風格趨于穩定。因此,即使遇到較差的年份,釀酒師們也能通過他們那“巧奪天工”的釀酒技藝,釀制出高品質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