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喝葡萄酒在中國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和風尚,許多從未接觸過葡萄酒的人們都開始嘗試著去享受美酒帶來的愉悅生活。喝葡萄酒,說起來不難,但由于產酒國、葡萄品種、釀造方式、等級價位以及年份等學問實在太多,讓不少消費者望而生畏,或是產生一些以訛傳訛的錯誤觀念,反而變成不敢輕易嘗試葡萄酒、欣賞不到酒的美味,或是糟蹋了美酒,實在是相當的可惜。為了讓各位讀者能更輕松無負擔的享受美酒生活,在這里我把經常被問到的一些實用葡萄酒大哉問做個解答,相信大家都能很容易的就成為葡萄美酒生活家!
問:哪個國家的葡萄酒最好?是不是法國?
答:這就像是問哪個國家的女人最美?實際上每個國家都有美女,當然也有長相平庸的和長得很抱歉的,同時也與個人偏好有關。所以同樣道理,許多國家都產好酒,不能以國別作為好壞的判斷標準。
問:葡萄酒是不是越陳年越好?
答:每款葡萄酒,根據它的品質和類型而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從發酵完成開始,它會經歷粗糙生澀到柔美成熟的過程,然后慢慢失去果香和酒體,最后變得平淡無味。而這樣的周期,有的酒可以長達數十年甚至百年,但是大部分平價即飲的酒都不建議放太久,最好買來就喝,因為它們最多三五年就會走下坡了。
問:葡萄酒是不是越貴的越好喝?
答:在正規酒商合理定價的前提下,我們可以說大致上葡萄酒的品質與價位是成正比的。不過由于對葡萄酒的鑒賞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我并不推薦一開始就從昂貴的頂級酒入手。一來是初學者對于酸度和澀感多少有點排斥,會偏向比較喜歡清爽而且果味豐富、口感柔和圓潤的入門等級酒;二來是高檔酒在陳年時間、侍酒、醒酒和溫度控制方面要求比較高,如果沒有一定的經驗,反而嘗不到它該有的表現,會誤以為好酒也不過爾爾,那就反收拔苗助長之效了!
而從性價比的角度來看,頂級酒的品質固然好,但它的價格里也包含了不少品牌和酒莊歷史等無形的價值。就像一個LV包是否比小牌子的包好用一百倍?一款價格一百倍的酒也很難說能不能好喝一百倍,尤其是在初學還不太懂品嘗的階段。
問:什么樣的酒需要醒,醒多長時間?
答:在幾種狀況下,醒酒會讓酒更好。第一,是當酒中有沉淀物時,可以透過換瓶,來分離沉淀物。第二,是當酒因為長時間缺氧而形成有如臭水溝般的還原氣味時,可以借著與空氣的大量接觸來揮發掉這樣的氣味。第三,當酒因為陳年逐漸失去果香,但又還未發展出復雜的菇菌、土壤氣味時,會有一段香氣口感封閉、單寧粗澀的時期。如果此時開啟,就只能讓酒盡可能與空氣接觸,借著氧化來開啟香氣并且柔化單寧。至于需要醒多長時間,其實就算是專家也很難抓很準,因為每瓶酒的狀態都不同,還是需要依照開瓶后的表現來做判斷。最理想的狀態,是可以把酒倒到酒杯里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慢慢觀察它的變化,經驗多了就會越來越精準了。另外,醒酒不是紅葡萄酒的專利,有時候白葡萄酒甚至起泡酒也會有醒酒的必要。
問:“紅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嗎?
答:并不完全對。酒和食物的搭配,需要在香氣、味道強度、口感厚薄以及酸甜苦辣咸方面取得平衡,所以相對肉的顏色來說,烹調方式以及醬料佐料的運用有著更決定性的影響。舉例來說,同樣是白肉的魚,生魚片或清蒸的會適合搭配輕酒體干白,烤魚可以搭配桃紅酒或低單寧輕酒體的干紅;然而如果是糖醋魚或剁椒魚頭,則適合搭配半干到半甜的白酒。
不過由于中菜的吃法不像西餐是一道一道的上,而是許多菜同時上桌,所以要每道菜搭配一款酒是不實際的。我建議在吃中餐時,可以挑選幾款酒體輕重不一的紅酒和白酒來自由搭配;如果狀況不允許,則選擇一款比較中性百搭的酒,例如酒體飽滿的干白、輕酒體的干紅,或是桃紅酒,也能有相當愉悅的用餐體驗。
問:我想開始喝葡萄酒,但又擔心一次喝不完浪費了,怎么辦?
答:一般人每天合適的葡萄酒飲用量,大約在三分之一瓶,也就是250毫升左右。如果一次喝不完,可以在倒出要喝的量之后,盡快旋上旋蓋或塞回軟木塞,放入冰箱冷藏。一般的酒在這樣的保存狀態下,三到五天內喝完還不會有明顯的走味現象,而一些體質強健的酒甚至還能支持兩周以上。
不過我認為最好的方式不是一個人慢慢消耗,而是找人一起分享。網路上可以找到不少葡萄酒愛好者社群,他們經常舉辦所謂的“一支會”,也就是選定主題價位,每個人帶一瓶酒參加聚餐或是純粹品酒。這種形式可以讓大家在很少的預算下品嘗到很多不同的酒,而借著和其他人的討論和比較,又能夠很快的提升經驗值,并且認識很多的同好,何樂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