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進口葡萄酒的查處一直我國海關部門的中作重點,僅2016年上半年就處理了數起案件。從這些事件也可以看出,對于葡萄酒進口的一些條例,不少進口商仍然不甚清楚,這也需要從事進口葡萄酒相關工作的從業人員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的積累。
近日,有關部門公布了上半年不合格進口葡萄酒的查處情況,報告顯示,2016年1-6月海關對82批進口葡萄酒(約151噸)做出銷毀或退貨處理,與2015年上半年的49批次相比,這一數字有了明顯提高。
此外,據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報告顯示,有35批次產品是因“標簽不合格”問題而被查處的。今年以來,有關不合格進口葡萄酒被查的新聞時有發生,這也從側面體現出一些進口商缺乏相關的人才儲備和法律意識。那么,在葡萄酒進口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細節成為關鍵“稻草”
1.背標不合格。
正如前面提到的,背標不合格是進口葡萄酒被查處的最主要因素,根據《預包裝飲料酒標簽通則》(GB10344-2005)、《發酵酒及其配制酒》(GB2758-2012)和《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11)規定,進口葡萄酒中文背標主要包含:品名、原產國、原料與輔料、產品類型、灌裝日期、制造者及經銷商名稱、經銷商地址及聯系方式、酒精度、凈含量、貯存條件、警示語。
此外,關于保質期的標注,根據《預包裝飲料酒標簽通則》(GB10344-2005)規定,葡萄酒和酒精度超過10%vol的其它飲料酒可免除標示保質期,但為了讓消費者更加放心,大部分生產商都會標示保質期,且一般為“10年”。
2.干浸出物含量超標。
干浸出物是葡萄酒在一定物理條件下非揮發性物質的總和,包括游離酸及鹽類、單寧、果膠、低糖、礦物質等,它不僅影響葡萄酒口感,也是體現葡萄酒品質的關鍵指標。干浸出物不合格說明葡萄酒中含葡萄的天然成分較少,葡萄酒原汁含量不足,可能摻水較多,從而影響葡萄酒品質。
3.重金屬超標。
葡萄酒中的重金屬超標不但會影響口感,還易使產品出現沉淀,并加速葡萄酒的氧化和衰敗過程,進而降低產品品質,過量的重金屬也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葡萄酒中重金屬超標可能是原料種植、釀造、生產過程中帶入,與金屬容器工具接觸也可能有關。
4.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
例如:檸檬酸、山梨酸、二氧化硫等。
5.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
例如:產地證、原產國檢測報告、衛生證書、成分報告等。
6.不正常異物。
例如,由于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或者運輸過程中的保存不當,會導致葡萄酒中混有不正常的異物。
7.包裝不合格。
8.其他。
近年來,隨著葡萄酒市場的多樣化,很多進口“火焰酒”、“金箔起泡酒”也逐漸進入市場,而有些“金箔”產品雖然符合國外的相關法律,但不符合我國有關食品添加劑使用的規定,因此在我國屬于不合格產品
“不合格”該如何處理
其實在葡萄酒的進口過程中,我們有時也會遇到以上的情況發生,那么,針對一些“不合格”葡萄酒,應該如何處理,是不是只能被銷毀呢?
1.重新貼標
葡萄酒進口要先通過海關報關檢查,檢查的是酒的正標,海關檢查后,進口商就可以把酒運回倉庫貼背標,然后由商檢局來檢驗背標。原則上說所有葡萄酒進口以后都必須貼背標然后通過商檢局的檢查。但在大多數情況下,考慮到現實情況(操作的可行性、市場保護等),一般貼一批出來給商檢局抽檢就行。
剩下的酒放在倉庫里就可以暫時不貼標,當酒到了其它代理商手上,代理商或經銷商可以貼自己的背標,只要標上的內容符合在商檢局的備案就可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中文背標不合格,可以選擇重新備案,在得到相關部門的審批后,重新貼標就可以了。
2.退運
針對一些“無法糾正”的問題,有關部門會選擇封存,并責成有關企業進行退運處理。這時,有些酒粉可能要問了,對于這些品質“有問題”的葡萄酒難道不該直接銷毀么?在這里小編要解釋一下。在不同國家,對葡萄酒的質檢標準是不同的,說得通俗點,在我國質檢不合格的產品,在葡萄酒的原生產國可能就是合格產品。
例如,鐵元素略超標在歐盟監管機構認為是正常的現象,鐵元素有可能來自土壤,并非人工添加,因此歐盟少有檢驗這項指標,但是中國對于鐵元素的檢驗就相對嚴格。因此,進口商一方面要提升產品質量,建立進口和銷售記錄制度,詳細記錄葡萄酒批號、出口商或購貨者名稱和聯系方式等信息;另一方面,要提升有關的法律意識,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3.銷毀
最后,對于菌落總數、重金屬超標,添加劑使用不當等品質本身有問題的劣質葡萄酒以及無法完成退運的產品,有關部門會對葡萄酒進行集中銷毀,并確保不合格葡萄酒完全徹底銷毀處理和銷毀過程無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