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剛剛接觸到葡萄酒的朋友們會去過品酒會這一類的場合,在這樣的場合中,你可能常常會見到這樣的情況,很多人在品完酒后會將口中的葡萄酒吐出來,絕大多數人會對此表示疑惑不解,品酒時為什么要將酒吐出來?這樣不是很粗魯很浪費嗎?其實呢,這是一種在品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吐酒。
1、什么是吐酒? 吐酒,此吐非彼吐——并不是教你在喝了大量酒后如何把酒摳吐出來,而是說在換下一款酒之前,將上一款酒吐出清口。在品酒會,學習葡萄酒,品酒比賽或考試時,品酒者都會把酒吐掉;這是非常正常而且專業的行為,專業的主辦方也會為此準備吐酒用的小桶——“吐酒桶”。不過,品酒者有吐酒的,也有咽下去的。將酒吐出去的確是很浪費的行為,但卻是有必要的。
2、為什么要吐酒? 或許有人疑問:不把酒喝下去,如何感知它的余味如何呢?實際上,一款酒在進入口中后,就已經呈現了她絕大多數的風味特征。不用“吞咽下肚”,也能感受到美酒的精妙之處。而吐掉之后,你也可以充分感受到這款酒的回味。對這款酒的感受,吐掉和咽下去沒有太大差別。 在品酒會上,有好酒也有劣酒,如果在品酒時,你把每一款酒都咽下的話,在遇到心儀的好酒前,其中的一些劣酒就會令你失去意識,甚至走起路來開始搖搖晃晃,這時你就必須停下,因為喝酒會令你喪失判斷力,你會感覺有些酒的味道和你清醒時品到的味道不一樣。 偶爾在參加大型品鑒活動時,會遇到因為“舍不得吐”而把酒都咽下去的朋友,他們的結果往往都是不勝酒力,草草領略幾款佳釀后就不能再戰了。
品酒會上的酒多種多樣,在嘗到最令你感到驚喜的酒之前,你最好還是把酒吐了,這樣才能不辜負好酒,盡情享受“你的最愛”。 “品酒師”這個行業里有些耳熟能詳的大師,比如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杰西斯•羅賓遜(Jancis Robinson)等人,他們名字的縮寫和他們寫下的分數會成為無數消費者買酒的直接參照。因此,對他們來說,超過一萬款葡萄酒的年品鑒量是他們的基本工作,一天中品嘗百余款酒更是家常便飯。自然,他們為這些葡萄酒打分時,必須頭腦清醒,味覺敏銳,還要努力讓自己遠離酒精肝或是胃病的威脅。所以,和所有從事著相同或類似工作的人一樣,這些大師也會做同樣的一件事,把含在口中的酒吐掉,而不是咽下去。
3、吐酒的藝術 酒應該怎么吐,不應該哇的一口出來就行了嗎?當然可以,但是恐怕姿態就不那么優雅了,而且有可能會將酒液濺的到處都是。學習吐酒的技術前,需要學著如何在公眾場合吐酒不感到尷尬,尤其是我們從小都被教育不要在公眾場合吐東西。品酒師中間有一句座右銘,即:“Spit with Pride”,意思是“我吐酒,我驕傲”。 吐酒首先要確認吐酒槽放置的位置;然后小呷一口,用舌頭攪動酒液,使其充分接觸你的味蕾,用心體會其中的滋味;最后把口中已起泡的微溫的酒液吐入吐酒槽中。葡萄酒大師杰西斯·羅賓遜(Jancis Robinson)告訴我們,吐酒時應該收緊雙唇,有控制性的發力,讓葡萄酒集中在一個很小的區域,然后吐進吐酒桶中。
4、這些場合不需要吐酒 當然,葡萄酒最主要的功能還是供人們把酒言歡的。品鑒會或者品酒專家畢竟不多,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私下與朋友一起飲酒,就沒必要吐了,畢竟三五好友共飲一兩瓶葡萄酒既在健康標準范圍內,又能達到微醺,陶冶心情的效果。這時候遇到好酒,就可以盡情下咽。當然,千萬適量,否則,喝多到吐的程度,那就是花錢傷胃了。
由此可見,吐酒絕對是品酒會中必不可少也是普遍常見的情況了,如此品酒,才能品出各種不同的葡萄酒中獨特的風味,也不至于在品完酒后便會爛醉如泥。若是為了尋求一番愜意,一醉方休也可以不必吐酒,但也要注意千萬適量飲酒,切忌過量飲用傷身。經過這樣一番介紹,你明白吐酒的意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