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刷朋友圈刷到朋友曬自己喝著“拉菲”“瑪歌”,自己內心無比羨慕嫉妒恨,怎么別人都這么土豪的嗎?這個世界是怎么了!!!
先別急著自卑,仔細看看酒標,是不是被那些貼牌葡萄酒欺騙了呢?貼牌酒又是什么酒?借著名莊的名號的酒是不是就是假酒?欺負我沒文化是不是!!!
1.什么是貼牌酒?
貼牌酒,英文全稱為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簡稱 OEM,英文翻譯為原始設備制造商。在葡萄酒行業,OEM 是指那些按照購買方要求生產葡萄酒的酒廠或酒莊。生產出的酒貼上購買方要求設計的酒標,這樣的酒即被稱為 OEM 酒,也就是俗稱的貼牌酒。OEM 不是假酒,只是一些酒商在商標注冊時打得擦邊球,命名的時候帶上了名莊的名字,但這并不代表是假酒。
OEM 酒有兩種形式:一是進口散裝酒,在保稅監管場所進行灌裝貼標;二是注冊商標后,在國外進行裝瓶。前者由于進口原酒在運送過程中受時間、溫度的影響,品質會大打折扣;后者則是以 OEM 品牌的形式進口,品質較前者稍高一些,也是酒商們更傾向的進口方式。
2.為什么酒商們如此熱衷OEM酒呢?
一個字,錢!首先是成本問題,一些專做代工的酒廠不具備特別強的議價能力,酒商往往能從代加工酒廠低價拿到葡萄酒。 其次沒有同種商品的可比性。酒瓶上貼上酒商自己設計的酒標,這酒的品牌也就只屬于該酒商,市場上找不到相同的酒,也就沒有價格的可比性,想定價多少就定價多少;最后也不用看進口酒的國外酒廠和酒商的臉色,被壓貨、返點被延遲,或是存在完成不了任務而被其他酒商替代的壓力。
那么問題來了,貼牌酒是不是就是那種品質很差、工業化生產的葡萄酒?酒商自己定價豈不是有哄抬價格的嫌疑?
這就完全取決于酒商的自我定位了,如果他急功近利,那完全可以采用這種方式,但如果他想將品牌做大,長久占有市場份額,那么保證酒的質量與價格是很重要的。
3.OEM并不完全等同于差酒
OEM酒的品質是不是就一定很差呢?是不是跟知名酒莊合作就能保證酒的品質,那些不知名的酒廠產出的酒就是不好的酒呢?的確,那些大的酒莊由于釀造經驗豐富,生產車間、生產設備較為先進,及對品質的高要求,生產出的酒也相對有保障。他們往往有一定的釀酒歷史,不會為了利益而不顧質量砸了自己的招牌。
但這不能說那些小酒莊/酒廠生產的酒質量就一定很差,一些產區的小葡萄園的葡萄也是很優質的,釀出的葡萄酒質量也并不差。他們只是苦于沒有營銷宣傳渠道,才不得已與酒商合作,將酒低價賣給酒商。
4.如別辨別是不是貼牌酒?
在葡萄酒的繁星海洋中,怎么才能判斷是不是貼牌酒呢?貼牌酒通常都有哪些特征呢?
(1)一般不標示酒莊的名稱,只在外文背標提及酒莊或酒商信息:如法國酒不標示“Chateau”或“Domaine”等,只在英文背標上提及灌裝方(酒莊或酒商)信息,但登陸酒莊或酒商官網時,卻查不到這款酒的信息。通常,這種類型的葡萄酒是貼牌酒
(2)在國際網站上面查詢不到該酒任何相關信息,說明這類酒多半也是貼牌酒。
(3)貼牌酒多為生產線灌裝且是較低級別的葡萄酒,如歐盟餐酒(VCE)、日常餐酒(VDF)及地區餐酒(VDP)等,酒標上顯示是在合作社灌裝,且查詢不到任何該酒的外文資料,這樣的葡萄酒也多數為貼牌酒。
(4)還有類貼牌酒,酒標上標注酒莊的詳細信息,但在酒莊的官網上卻沒有相關信息,說明這類酒多半也是通過該酒莊進行貼牌銷售的。如一些新世界國家的葡萄酒,酒標上有酒莊的信息,但在登錄外文酒莊官網時,卻沒有該酒款的任何信息,說明這酒也多半是貼牌的。
(5)酒標信息判斷:通常貼牌的葡萄酒,酒標外觀設計粗糙模糊,顏色也相對不“正”,總體上給人一種廉價的感覺;酒標內容有時還會有英文和法文相拼接的問題;酒標起名也多數借鑒“拉菲”、“白馬”和“康帝”等,讓人有擦邊球的嫌疑。
5.消費者買到貼牌酒,怎么辦?
(1)正常飲用,但購買價格不能太高:如果我們不小心買到貼牌酒,也不要太介意,因為“三精一水”的假酒已經非常少了,所以貼牌酒畢竟也是真正的葡萄酒,可以正常飲用,對健康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如果貼牌酒的級別較低,那市場價格通常不會太高,下次就盡量不再購買。
(2)可用作廚房調味料:購買到貼牌酒,有些消費者心里有芥蒂,那這樣可以當作調味料,炒菜使用。如烹飪雞肉的時候,加點白葡萄酒;燴牛肉的時候,加點紅葡萄酒,這樣通常菜肴的口感和風味會更佳,同時不會影響身心健康。
(3)柔化肌膚(沐浴等):如果購買者非常芥蒂的話,可當作柔化肌膚的護膚品使用,因為葡萄酒中含有較多的抗氧化物質,能使肌膚變得柔滑細膩。如紅酒面膜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作而成的。
(4)制作成葡萄酒冰淇淋:夏天到了,可以將葡萄酒和牛奶等一起結合,放入冰箱中,制作成冰淇淋。
(5)清洗水果和蔬菜:葡萄酒中的酒精可以溶解蔬果表面的雜質,而且葡萄酒的各種成分可以殺死食物中的多種病原體如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這樣更有利于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