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不僅僅扮演著飲品的角色,其跨越數千年的歷史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引領著社會風潮的同時,又因著社會的變化而不斷創新。
從葡萄酒容器說起
葡萄酒的歷史很大一部分都與釀酒器具和盛裝器皿的演變相關。公元前4000年,以色列、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伊朗地區的人們大多使用陶罐來釀酒,這一釀酒傳統在今天的格魯吉亞仍在延續著。公元前1600-1100年,埃及人、亞述人、迦南人、邁錫尼人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地區的人們開始使用陶制雙耳瓶(Amphora)或山羊皮容器來運輸葡萄酒。
而到了公元前900年,現代最常見的釀酒器皿——橡木桶登場,這是鐵器時代高盧人最喜歡的釀酒和運輸器具。在公元前900-100年的古希臘和古羅馬,陶制雙耳瓶則成為了最為流行的儲存和運輸葡萄酒的容器。
公元1600年,玻璃酒瓶興起于葡萄牙,以作波特酒(Port)陳年之用。但此時的玻璃酒瓶只能直立擺放,瓶塞較易變干,失去密封性能。1740年,人們對玻璃瓶進行改良,使其可以側放,進一步延長了葡萄酒的儲存時間。1862年,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發現氧化可能對葡萄酒的品質有影響,對此,制造行業又進一步改良了玻璃瓶。1964年,葡萄酒盛裝器皿進一步發展,袋裝葡萄酒開始出現。
列數葡萄酒史上的大事件
最古老的酒莊——目前已知的最古老酒莊創立于公元前4100年的亞美尼亞,酒莊遺址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在2007年考古時發現。
古羅馬時代的最佳年份——公元前121年被認為是古羅馬黃金時代最優質的一個年份,被稱為歐皮南年(Opimian Vintage),命名自當時的執政官盧修斯·歐皮南(Lucius Opimius)。
大航海時代與葡萄酒——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遠航,探索新世界,開啟了歐洲著名的大航海時代。隨著這些航海探索者的步伐,葡萄酒從舊世界輸入美洲和非洲等新世界。此外,為適應葡萄酒的遠程運輸需求,加強酒如波特酒、馬德拉酒(Madeira)、馬沙拉酒(Marsala)和雪莉酒(Sherry)等開始興起,并大為流行。
國際知名品種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的誕生——在17世紀50年代的波爾多,品麗珠(Cabernet Franc)和長相思(Sauvignon Blanc)自然雜交,誕生了赤霞珠這一當今國際種植最為廣泛的葡萄品種之一。
美國仙粉黛(Zinfandel)的興起——1848-1855年,隨著美國加利福尼亞州(California)淘金熱的出現,仙粉黛這一葡萄品種被開拓者由東海岸帶至西海岸。至1890年時,仙粉黛已經在美國廣泛種植。
根瘤蚜蟲病災害——19世紀后半期,突如其來的根瘤蚜蟲病災害給歐洲尤其是法國的葡萄園造成了嚴重破壞,至1900年時,70%的法國葡萄園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波爾多葡萄酒的20世紀40、50年代——20世紀40和50年代,波爾多葡萄酒向歐洲、乃至全世界展現出不凡的成就,出現了1943、1945、1947、1949、1950、1953和1955等多個卓越年份。
新世界“精品酒莊”的出現——20世紀60年代,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精品酒莊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一開始只有幾十家,后來拓展至數百家。著名的蒙大維酒莊(Robert Mondavi Winery)便誕生于這一時期,酒莊融合法國的釀酒經驗和現代科技,釀造著體現加州風土的葡萄酒。
百分制葡萄酒評分體系的建立——1978年,“葡萄酒皇帝”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創辦《葡萄酒倡導家》(Wine Advocate),并推出了全新的百分制葡萄酒評價體系,如今該團隊的評分已成為人們選購葡萄酒的重要參考之一。《葡萄酒觀察家》(Wine Spectator)、《葡萄酒愛好者》(Wine Enthusiast)和詹姆斯·薩克林(James Suckling)等酒評機構或酒評家也都采用百分制的評價體系。
以上只是漫長的葡萄酒歷史中的星星點點,更多重要的時刻與有趣的事件留待酒友在葡萄酒之旅中慢慢探索。